<th id="b0gf4"></th>
      <span id="b0gf4"></span>
    1. 咨詢熱線
      0731-82181248

      家庭教育知識

      您的位置:
      首頁
      資訊動態 > 家庭教育知識

      放學后,這樣陪孩子寫作業,專治拖拉磨蹭

      • 發布時間:2020-10-12
      • 來源:原創
      • 閱讀量:21781
      “盯著孩子作業,他磨蹭一個多小時還寫不完。

      我走開讓他自己寫,他半個多小時就寫完了。

      你家孩子是不是也這樣?”

      周末送孩子去培訓班,遇到同班家長凱凱媽,她一見面就問我這個問題。
      我仔細回想了一下,好像是這樣。
      陪在孩子身邊,寫錯了我會糾正,沒寫好我會讓他擦了重寫。
      有時候孩子不服氣,還要頂嘴,母子倆再唇槍舌戰一番。

      時間都浪費在糾正和情緒對抗上了。

      孩子下午四點都放學了,作業卻寫到晚上八九點。
      這樣拖拖拉拉、磨磨蹭蹭寫作業的孩子,不在少數。

      有調查顯示,在中國有超過1億的小學在校生,超過七成的家長,每天下班后輔導孩子作業時間超過兩小時。
      很多家長以為,孩子不自覺,不盯著他,他寫得更慢。
      可是天天盯著作業,孩子煩、家長累,也不是長久之計。

      與兒子一起考上研究生的宿管阿姨原夢園,曾經也是一個盯著孩子寫作業的家長。
      兒子寫作業,她就搬個椅子坐在兒子身邊看著,不時督促一下。
      但效果并不理想。

      兒子很焦慮,每次寫作業前都要長吁一口氣,到三年級時甚至出現了抽動前期癥狀。
      她只得改變陪伴方式。
      演員王琳曾經問兒子:“你是喜歡媽媽在你身邊做作業呢,還是不喜歡?”
      兒子說:“你陪在我身邊做作業的那段日子,就是我的噩夢??!你千萬不要陪在我身邊,陪我做作業?!?/strong>

      因為媽媽陪在身邊,給了他很大壓力。

      媽媽的臉變黑了,孩子會想:糟糕,是不是我寫得不好?

      媽媽的嗓門突然大了,孩子會好害怕:是不是我寫錯了?

      媽媽嘆一口氣、“嘖”一聲,孩子就提心吊膽的,不知道又錯在哪了。

      孩子懂得的道理不多,察言觀色的能力卻很敏銳。

      家長的情緒稍有不對勁,那個敏感的孩子就緊張兮兮的。

      他本該將全部心思用在作業上,卻頻頻分神去觀察家長的臉色,想著應對之策,注意力根本不在作業。

      如果家長大發雷霆,吼孩子、甚至打孩子,孩子就更無法專心寫作業了。

      陪孩子寫作業,看似培養孩子的好習慣。

      但這種“監工式”的陪伴,人為地給孩子制造了很多干擾,反而不利于習慣的養成。

      我們常說,陪伴是長情的告白,鼓勵父母多陪陪孩子。

      但陪寫作業卻不溫情。

      浙江溫嶺有個男孩,因為媽媽督促他寫作業,他便撥打110,把民警叫到家中。

      一邊撕心裂肺地喊“救命”,一邊請求民警把媽媽帶走,因為“再做作業我真的活不下去了?!?/span>

      有道題教了一小時還不會,媽媽剛提高嗓門吼了幾句,這個小女孩就崩潰了,一邊哭一邊叫囂:
      “你們都那么對我了,我還怎么學習?你這個媽媽,我還能要嗎?”
      作業都不難,但是“教會孩子”,真的好難。

      講一道題,車轱轆話說了一個小時,還是學不會。

      一個單詞,教孩子讀10遍,第11遍讓他自己讀,還是一張口就讓人崩潰。

      微博上曾有一個話題:#那些災難片式輔導作業的瞬間#,有的家長氣出心梗,有的氣出乳腺結節,有的吼到民警上門,有的因輔導作業夫妻反目。

      白天上班,晚上回來輔導作業,辛苦無縫銜接,家長每天就像打了兩份工,身累心更累。

      再溫和的家長,也很難控制自己的脾氣。
      《中國中小學寫作業壓力報告》調查顯示:75.79%的家庭曾因輔導作業發生過親子矛盾。
      輔導作業,已經成為影響中國親子關系的“一大殺手”。

      本應是親子情感交流的契機,卻成為兩代人、甚至三代人的怨懟。
      《好媽媽勝過好老師》一書說:

      “家長陪寫作業,會讓孩子覺得完成作業至少不是他一個人的事,而是他和家長共同的事。
      時間長了,會在心理上對家長形成綁架,養成依賴性,這特別不利于他自我責任意識的形成?!?/span>


      我剛上一年級的女兒現在就有這個傾向。
      她每寫一個字都問:“媽媽你看我這個寫得行不行?”
      我說行,她就繼續寫,我說不行,她就讓我替她擦——因為之前我批評她擦得不干凈。
      我告訴她:你自己檢查吧,只要沒寫歪、沒出格就行。
      可她習慣了以我的標準為標準,不愿意自己檢查。哪怕有時候她自己知道某個字寫得不夠好,還是要問問我才確定。

      綜藝《親愛的小課桌》也提到了這個問題。

      托管老師發現,在旁邊盯著時,孩子過于依賴。
      一些題目明明就會,看到大人在,就一直問“這個怎么做”“那個怎么做”,自己不肯動腦。建議讓孩子先自己寫,寫完后再幫他檢查。
      有個小男孩叫王恩澤,托管老師問他:1.8+1等于幾?
      他脫口而出說:1.9!
      回答速度之快,聲音之大,令人懷疑他是否經過了思考。
      老師讓他自己好好想想,他略作思考便自行糾正:“哦,哦,是2.8!”

      讓孩子自己想辦法,他一定能想到辦法。
      但若有大人在一旁,他便停止了思考——反正錯了有人糾正。
      陪孩子寫作業,他獨自解決問題的能動性,更難建立。
      有調查顯示,小學生之所以寫作業難,82%在于學習習慣不好,46.7%在于學習沒有積極感和成就感,只有35.7%在于沒聽懂。
      作業之痛,更多時候不在于作業本身,而在于習慣。

      幫孩子養成自覺做作業的習慣,才是輔導作業的正確打開方式。

      1. 試著將孩子交給托班

      把孩子送進托班,一方面是因為家長的知識、方法有限,托班老師經驗更豐富。另一方面,托班更有寫作業的氣氛。


      有個典故叫“分槽喂馬,合槽喂豬”。豬惰性大,將它們放在一起養,提供一個競爭的平臺,它們就會搶著進食,快速成長。
      心智不成熟的孩子也一樣。
      將他送到托班,周圍孩子都在寫作業,誰先寫完誰就可以玩。受環境影響,磨蹭的孩子也會加快步伐。

      《親愛的小課桌》中有個小女孩叫謝雨希,寫作業慢,可當她聽說有個男孩剩余作業量比自己還多,便激起了勝負欲,加快速度。
      2. 若不送托班,就先讓孩子自己寫,全部寫完再檢查

      我妹妹輔導作業時,真的非常形象地“陪”。

      她就坐在旁邊,孩子做一道題,她檢查一道題,做一道檢查一道,發現錯誤立刻糾正,經常在一道題上卡很長時間。

      而且越輔導孩子情緒越大,后面就越慢。

      完成作業,“做完”是一個硬性指標,“做好”是一個質量指標。提高效率,首先要“做完”。

      可以試試葉一茜的方法:先讓孩子自己完成,不會的先空著。全部做完后,再幫他檢查、糾正、解決難題。

      這樣就能給孩子提供一個不被干擾的寫作業時間,所有問題也能得到解決,提高效率。

      3、然后,試試“全放手”。

      某教育學者的女兒剛上小學時,家長只用一周時間指導作業,幫她熟悉小學生生活。一周后就不再指導,只提醒一句“該寫作業了?!?/span>

      孩子一開始也不自覺,放學回家后先吃東西、玩耍、看電視,磨蹭著不寫作業。

      有一次玩得太瘋,孩子到睡覺時才想起忘了寫作業,急得哭起來。

      家長其實早就急了,但卻沒有批評她,而是安慰她:“誰都會有忘記什么事情的時候,我們現在想想怎么辦吧?!?/span>

      給她想了三個辦法:你要是愿意今天寫,就晚睡一會兒;要是想明天早上寫,媽媽提前一小時叫你;如果早上也不想寫,明天就去學校和老師說一下作業忘了寫,這次就不寫了。

      孩子雖然很想睡覺,但是不寫作業又睡不踏實,她又不敢真的不寫作業就去上學,只好主動說“寫完再睡”。

      有了這次教訓,從此孩子早早就把作業寫完了。

      家長又趁機告訴她:這是一個好習慣,應該保持下去。言語之間對孩子表示出滿意和贊賞。

      受到啟發的孩子,慢慢養成了主動寫作業的習慣,而且很快學會自己安排時間,學會自我管理。

      磨蹭著不寫作業的后果,孩子自己體會到了,才會想著去改正。

      早早寫完作業的愉悅,孩子自己感受到了,才會想著去保持。

      她因此感慨地說:

      “在培養習慣的過程中,如果總是制造孩子的主動性和成就感,孩子就會在這方面養成一個好的習慣。

      如果經常讓孩子有不自由感,他就會在這方面形成壞習慣?!?/span>

      與其每天盯著孩子寫作業,不如讓他自己養成習慣,自覺完成。
      教育部推薦教育專家張敏說:“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人生,有自己的體驗歷程,大人是不可以代替孩子去成長、去體驗、去規劃?!?/span>
      讓孩子自己體驗克服惰性寫作業的滿足感,他就會追求這種滿足。
      讓孩子自己體會獨自解決問題的成就感,他就會追求這種成就。
      主動性的建立,一定是孩子自己看見好習慣的可貴,自覺養成。
      有遠見的家長,不陪孩子寫作業。

      而是創造機會,讓他自己主動寫作業。


      0731-82181248

      請掃描二維碼

      40632448@qq.com

      人人摸人人
      <th id="b0gf4"></th>
        <span id="b0gf4"></span>